Thursday, March 29, 2012

IU的寧靜舞台

My Little Lover 的 "Hello, Again ~昔からある場所~ "是十多年前聽到便過耳不忘的歌,那不是一個五色令人目盲、五音令人耳聾的年代,akko穿著再簡單不過的洋裝,便可讓全場屏氣凝神。

其他風格的流行樂手,hitomi (我最喜歡的 >"<)、倉木麻衣、或是大吵大鬧的相川七瀬都可以靠一支麥克風撐起全場。因為只有音樂,他們的舞台,很寧靜。

現在傳媒的形式多了,流行音樂的內容也有所改變,聽覺和視覺高度結合,歌唱得好已不足夠,還要扭腰擺臀來吸引觀眾。這個現象在韓國尤其明顯,國民妹妹IU(아이유),雖是個實力派唱將,也逃不了唱口水歌穿高跟鞋載歌載舞;前SES的Bada那個才叫慘,年紀都有一把了,還要比照少女團體跳成這樣,不忍卒睹之餘,讓人有種淡淡的憂傷。

只有音樂的寧靜舞台在韓國越來越少(事實上我想不出只唱歌的韓國女歌手了),但在日本樂壇卻依然存在;中島美嘉、木村カエラ不管打扮得多龐克,只要握著麥克風不放,就能用聲音牽動每個人的情緒,年紀輕輕的YUI穿著 T shirt牛仔褲步上舞台,小口一張,人們目不轉睛。

日本音樂市場的這個特色,被IU的公司認為是最適合讓IU成功進入日本樂壇的方法 - IU的日本出道showcase選在Bunkamura Orchard Hall舉行,這是一個以藝文表演為主的場地,伴樂則為東京New City管弦樂團 - 自始,就要將IU定位成可以靠一隻麥撐下全場的歌手。我很難得看到韓國歌手以這樣的面貌出現,純粹而寧靜。


Monday, March 19, 2012

Seoul Snapshotted in late March 2012


駱山公園的城墎。裡外都有規畫出行山路線,單程約1小時。這條路途很美很寧靜。

Tory Burch現在是明洞最夯logo之一。TB在韓國存在已久,新近則因韓劇Fashion King邀請Tory Burch本人參加演出,以及眾多影星前仆後繼和TB手袋一起亮相,人氣一發不可收拾。

Best Western Seoul Garden Hotel的韓式早餐,一客23000won + 10%。

Friday, March 16, 2012

Hello Korea, 2012

Buchoen City at Night (and the neon lights)

Honey Toast @ Paris Croissant (4500won)

Seafood fried rice @ 이품 (newly renovated)

Mocha @ 전광수커피 (City Hall)

Saturday, March 10, 2012

終於等到的 Marni at H&M



Marni推出的那天中午,許小臉從公司閒晃過去大約1點多,沒想到還能揀到我的size。此次crossover售價合理,質料、辨識度、及平民可穿度也還算不錯,估計能賣得很好。

許小臉幫我買了一件長袖洋裝(SG$199),一條桃紅絲質短褲(SG$99)。



歐式寬鬆而立體的剪裁,視覺上令人舒服愜意,但這種版子歐美人穿起來好看,較為嬌小的亞洲女性就沒有那麼適合;我大概算是亞洲女性裡身形比較高挑的(科),如果不搭高跟鞋,穿了洋裝還是有點被衣服淹沒的感覺。

我的照片照得不是很美啦,全系列可以看H&M官網

這次的crossover給消費者的感覺很棒,衣架、洋裝的帆布套、透明的購物袋在設計和質料上面都很講究。

洋裝的帆布套

Friday, March 9, 2012

女性的糾結

我這人沒什麼特色,就是anti民族主義、anti性別歧視。所以我有個怪僻,不管對某個人印象再好,如果他說出"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"、"男人要養老婆"這種言論,我必頓時產生嫌惡之感。

但事實是,因為我是個台妹,很多中國人就算認為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,他們不一定會在我面前表態。而韓國女人對"男人應負的責任"如數家珍之時,心裡肯定認為我酒逢知音,殊不知我對這種思想最為厭惡,甚至感到心疼 : 怎麼會有人拿自我貶低的行為當成是盡佔便宜。

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性別差異報告中,韓國仍是"表現不俗",勇奪排名107,大幅落後新加坡(57)、中國(61)、日本(98);在高收入國家中墊底,僅略好於那些一夫多妻的中東國家。不論這個報告反映了多少實情,它顯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 : 韓國女人教育水準高、活得還比男人長,在職場(管理階層男女比例為90:10、)和政治參與(國會男女比例85:15)卻遠遠落後於男人。還可以思考的是,韓國在男女平等的政策方面不俗(報告第75頁),為何性別平等卻遠遠落後於那些相關法制不比它健全的國家(例如馬來西亞與日本)?

韓國當前的性別不平等,並非制度性的問題,而是出於文化本身。好比說,它並沒有阻止女性任管理職,只是當女性到了能升任管理職的時候,也差不多是結婚生子的階段,生完孩子就留在家裡照顧小孩的,幾年之後,已錯失職涯的黃金時段,生完可立即投入職場的,卻被男性上司認為老是掛念家庭、不夠投入工作。

不但整個社會文化對女性充滿歧視、高度競爭性的社會現狀也迫使女性去填補一些空缺 - 監督孩子的課業、接送孩子往返補習班、諸如此類。有時候,我已經理不清,到底是既定的社會現狀造就更多壓抑女性的理由,還是女性從屬的地位提供了讓韓國社會發展成現在這種模樣的條件? 也許他們是"相輔相成"吧。

至今,連80後中段班的韓國女性,對這個國家性別平等的失衡亦沒有自覺,甚至認為這是社會理所當然的正常現象。

當我看到韓國春天美麗的櫻花、夏天青綠的樹叢、秋天如詩的丹楓、冬天浪漫的銀色大地,我覺得這是一個無比美麗的國家,有著全世界裡我最喜歡的氣候,是可以終老一輩子的地方。

當我看到韓國創意無限的飲食文化、朝氣蓬勃的年輕學子、花樣百出的民生消費、便利又高科技的現代生活,我覺得這個地方真的好讚,生活品質優雅又有品味。

但是當我想到這些成功而華麗的外表底下,是一代代受壓迫的女性,我的內心又開始糾結。我知道我只是一個人,還是外國人,什麼都做不了,面對這樣的社會,我沒有能力對抗,只能被束縛。

然後我的頭低了下來。



(2011年12月17號的the Economist 有篇 "Exams in South Korea: The one-shot society",該文認為韓國社會的升學主義產生了很多結構性的社會問題,例如社會對於沒有大學文憑的人歧視、男性的超時工作、學生的身心不健全、社會對於母親角色的束縛、以及卻乏創造力的社會。對女性受歧視的部分,是從社會結構角度來談。)

Sunday, March 4, 2012

博物館看不到的東西

每個文明、國家、宗教、或政治團體的核心論述,首重於"我們是誰"。中華文明的風格向以文化區分華夷,"用夷禮則夷之,進於中國則中國之",這對於自古多民族雜處的中原地區,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理論,同時也代表一種平等精神,讓血緣上非我族類的人,可以藉由對於文化的共同認同,而進入我族。中國的考試制度,提供平民入仕為官之途徑,也反映了類似的平等精神。

韓國文化則相當不同。今日韓國,仍以血緣區分彼我,他們對於血緣的堅持,甚至可以超越政治對立 - 北韓的脫北者,可以輕易獲取南韓國籍;祖宗兩三代都在韓國定居的華僑,就算食衣住行和韓人一般無二,仍被韓籍拒之門外。

中國與韓國對於身分認同的定義,一以文化,一以血緣,其來有自,各圓其說。

而既無文化亦無血緣可考之人,如新加坡,用的是Peranakan的概念 - 多民族、多血緣、與多文化的結合 - 來發展自己的文化政治論述。新加坡就有一個Peranakan Museum,裡面展示了Peranakan文化多采多姿、富麗堂皇的一面,三不五時也舉辦族群融合的Open House,例如上周末,入館免票,可以看表演、DIY紀念品、吃冰淇淋。

然而,Peranakan Museum並沒有呈現完整的Peranakan給我們看,甚至塑造出一種偏頗印象 - 它所展現的華美的結婚禮俗用品、雕龍畫鳳的居室、精緻名貴的餐具,反映的只是少數富家之人的生活樣貌。

很多年前,我在NUS的一堂通識課上,助教這麼說,我們總是被教導成我們是多元文化、多民族融合的後代,但是他們也許不會告訴你,我們很多人的祖先都是隻身一人來到這個地方,他們的生活很困苦、沒有錢娶老婆... 很多人和賣身的女人生下孩子,那些孩子再生下孩子...再生下孩子... 然後就是我們。

這些事情不會被寫在教科書上、不會被呈現在博物館;人們只能被光明正大的告知,我們有個引以為傲的Peranakan文化,這個文化裡的人過著華美的物質生活,彷彿大家都是富商之後一樣。